
陈毅鸿(右)在签约会上。
□南国都市报记者 吴岳文 文/图
出车祸做了13次手术 顽强的他没趴下
9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文昌市东郊镇中山村海南菲诺食品有限公司,厂房里,陈毅鸿一瘸一拐地转悠着——那是车祸留下的后遗症。就是这双不太方便的腿,行万里路,闯出了一个草根企业家的天地。
椰球类加工生产线上,十几名工人熟练地操作,将椰球半成品放在抛光机上打磨,不一会儿制成了成品。“产品品相还不错,大小都差不多。”工人邢大姐说,她在这里工作收入很可观,一个月不低于4000元。陈毅鸿对产品质量要求高,经常到厂房巡查。
别看陈毅鸿现在每天笑呵呵的,他可经历了生死考验。2011年,陈毅鸿在外地打工时出了车祸,在床上躺了2年,做了13次手术,腿也瘸了,走起路来比别人要慢几拍。但他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热情,也没有放弃创业的想法。
那时候行动很不便,每天晚上睡觉时,遥望星光,我想了很多很多,想最多的是家乡的海和椰子。”陈毅鸿说,当时他发现椰子产品在外地销路不错。没资金,也缺乏经验,怀着对椰子产品销路的看好和一股干劲,陈毅鸿下定决心回文昌开一家椰子加工厂。
陈毅鸿是个工作狂,他从不喊累。”同事陈星说。创业初始,陈毅鸿骑着一辆摩托车走四方,拜访同行学技术,筹措资金,搞审批办工厂。凭着这股韧劲,陈毅鸿将厂房用地面积从最初的2亩扩大到27亩,工人也从5名增加到近百名,带动了很多贫困户致富。目前有椰壳类、果干类、椰肉类、鲜榨椰浆类等4条生产线。
创办2家椰子加工厂 年产值2000多万元
椰子深加工不再是新鲜产业,可是随着人们对口感、营养的要求,冷链技术肯定是一个趋势。”17日,陈毅鸿跟记者谈起椰子加工业,描绘了他的发展蓝图。
椰子全身都是宝,椰子产业创新是我一直看好的产业。”陈毅鸿高兴地说,海南椰子半文昌,从外地回家乡发展,一方面是对故土的热爱,另一方面多人相帮,助推事业起色。从2013年底发现椰子商机至今,他在海南已拥有2家椰子加工厂,其生产的椰子冻等产品已远销海内外,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
陈毅鸿还与杭州合伙人在杭州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建立新的生产基地,年销售额年年攀升。
在2017海南国际旅游贸易博览会上,陈毅鸿研发、投资的椰子冷链加工项目与文昌市政府进行签约,项目计划投资5000万元。陈毅鸿说,他和合作伙伴早有定位:和杭州生产基地形成互补,做椰子冷链技术的研发、椰子产品的原料供应、原料初加工等。 记者了解到,为鼓励当地人回乡创业,今年以来,文昌加大了对创新、创业公司扶持力度,上半年当地60多家企业获得文昌市政府发放的1200万元贴息贷款,极大鼓励和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陈毅鸿的公司今年上半年也获得80万元贴息贷款。“我将在文昌市龙楼镇投资5000万元,办一个30亩地的工业园,为350人提供就业岗位。”陈毅鸿说,这个项目是文昌市就业局重点孵化项目,将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