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国际大豆市场就十分受关注,这被视为贸易战的缩影,为了补足大豆缺口,中国除了大力鼓励本国农民种植大豆外,还从巴西等国家进口,而美国大豆滞销不得不降价销往欧盟等地区,另外,贸易战还逼迫美国农民改变种植结构,许多农民依旧打算大面积减少大豆种植面积,转而种植玉米了。
中美贸易战逼迫美国农业结构改变
近30年来,玉米一直是美国农民种植首选,然而自从大陆市场开放以来,大陆企业对大豆的需求逐年提高,美国农地的大豆种植量更是在今年首度超过玉米种植量,成为美国农业霸主,然而,受到中美贸易战影响,美国农业生态也受到撼动,因此产生变化。
中国大陆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去年进口9550万公吨的大豆,这些大豆主要是用来作为猪鸡等家畜的高蛋白饲料,而其中有1/3都来自美国,直到中国大陆今年7月对美国部分农产品课徵25%关税。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美国过去7周所外销到大陆的大豆量,远远不及去年秋天销陆1周的数量,大豆期货的价格在过去6个月也跌了近20%。
由于大豆价格走低,部分农民考虑选择种植玉米,明尼苏达农民Joel Schreurs指出,若中美贸易战没有缓和迹象出现,加上联邦政府停止补助,他将会把30%种植大豆的农地,转种植玉米。除了转种植玉米之外,还有部分农民也可能选择将土地转种植小麦。
中美贸易战若长时间进行将对两国农业产生深远的影响,贸易战没有赢家,不过中国不会屈服于美国的高压政策,不会出卖本国利益,势必奉陪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