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报价表 | | 手机版 | 无图版

会员登陆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农旅网 » 资讯 » 新闻资讯 » 媒体聚焦 » 正文

把资源变成看得见的红利

发布日期:2018-10-23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1924
    编者按:在农地流转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如何快速发展?本报记者深入安徽宿州,对付湖、沈圩、夏刘寨三个村集体经营土地的不同模式进行了探访。各村因地制宜,探索适用于自身实际的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为实现乡村集体经济的永续发展提供了借鉴。
  本报记者王壹文/图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是长三角城市群、中原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全国著名的产粮大市,在农地流转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均走在全国的前列。付湖、沈圩、夏刘寨三个村更是通过村集体参与农地流转的三种不同形式,带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1
  土地整治再流转
  集体联合经营降低整体经营风险
  付湖村位于宿州市埇桥区东北部,距206国道1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处在国家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中心地带。付湖村的农地流转模式是先整治后流转的“集体联合经营”模式——先以“人地挂钩”进行土地整治,然后进行农地流转。这一模式既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又增加了村集体土地,强化了村集体地位。可谓一举多得。
  通过宿州市国土资源局牵线,付湖村把全村7个自然村集中搬迁安置,腾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供宿州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使用,并为鞋城输出剩余劳动力。与此同时,鞋城为新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土地整治后,付湖村村集体新增耕地420亩,为集体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在这个背景下,付湖村加快推进农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全村现已流转土地9000多亩,农地流转率超过80%。
  付湖村村支部委员童士合告诉记者,集体联合经营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土地整治以及村集体入股农业联合体。付湖村现有土地11000多亩,2011年底村里成立了联合体后,开始大规模流转土地。2012年,时任村副书记的童士合与村民们核定了租金,以每亩1080元的价格和村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直到今天,不管地里收成如何,童士合都雷打不动地按照这个价格支付给村民租金。即使在今年宿州遭遇大水,收成受损严重的情况下,也依旧如此。
  土地流转后,村民们拥有了更自由的时间,除了收取租金外,既可以在流转大户这里干零活,也可以利用农闲时间外出务工,实现了收入的多元化,自主选择权更高了。
  村民童庆元今年54岁,2015年把自家的18亩土地流转给了童士合。童庆元和老伴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不能干重活。流转土地后,解放了老两口,他们不仅不用担心遇到天灾人祸,而且更不用再操心收成如何。老两口如今饲养四五头猪也不觉得劳累。想干活的时候就在童士合这里打打零工,每天有六七十元的收入;不想干活的时候就和邻居们打打牌、拉拉家常,日子越过越好。和记者聊天时,童庆元精神状态很好,笑容发自内心。“以前自己种地收益也不多,辛苦一年还没有现在的一半多。流转出去,旱涝保收,省心又省力!”如今,童庆元的一儿一女都已成家,在县城工作,童庆元真的是没有后顾之忧了。
  作为村支部委员,童士合对记者表示,希望国家能够继续加大对流转大户的财政扶持力度,帮助流转大户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让流转大户能够将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出最大价值。
  2
  提供服务助流转
  集体辅助经营提高整体经营效率
  沈圩村有耕地1.2万亩,辖区内旅游观光点——十里桃花长廊,是城北郊市民休闲采摘娱乐中心。
  为了进一步发展村集体经济,沈圩村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条件,借助宿州市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的契机,采取“集体辅助经营土地”模式,以招商引资推动农地流转。沈圩村按照村民自愿的原则,由村集体出面引进企业流转土地,重点发展苗木花卉产业。村集体发挥组织协调和中介作用,把多数农户的农地流转给花卉企业。2010年秋,村里引进多家苗木花卉企业,在全村范围内推进农地流转,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目前沈圩村共有土地12000亩,已经流转了8000多亩。
  沈圩村村书记翟正抗告诉记者,这种土地所有权归村集体,承包权归村民,经营权归其他经济组织,村民从中获得租金的经营模式,大大降低了村集体的经营风险,村集体只是辅助其他经济组织经营土地,大部分的经营风险由土地的流入方承担。村集体帮助企业流转土地获得相应的中介费用,通过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途径,改善了村里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通过以农地流转为基础的招商引资,获得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壮大了当地的集体经济。
  土地流转不仅帮助农民家庭增收,更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36岁的李培培是村广场舞队的领舞。2015年,李培培一家把土地流转给村里,不用再种地也可以按时拿到租金。而此前,李培培一家土地规模小,承担的风险却很大,种地基本上是“望天收”。把土地流转出去后,李培培的丈夫外出务工为家里多添了一份收入,而李培培坐在家里就可以收到土地租金。闲暇之余,她把村里的姐妹们号召起来,组建了广场舞队,每天都会在村头的小广场上跳一会儿。“以前干活一天累得要死,哪有心情跳舞。现在流转出去省心了,按时拿钱不说,我也有时间跳舞了,还成了广场舞队长!全家收入比种地时候好多了!这日子,舒心!”李培培说。
  村民杨晓梅更是尝到了甜头。2014年杨晓梅和丈夫沈尊刚把家里的8亩地流转给了村里,现在每年都有9440元的固定租金收入,仅租金就和过去种一年地的收入差不多。“现在我是坐在炕头收钱,我老公外出务工赚得更多,知足了!”杨晓梅说。沈尊刚在村里企业打工,每个月有4000元工资,加之杨晓梅在闲暇时间打零工所得,全家年收入有五六万元,比原来单纯种地翻了几番。
  2017年,沈圩村的经济总收入达到了7000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20.9万元。土地流转着实为村里带来了效益,让资源变成了村民看得见的红利。
  3
  反租倒包促流转
  集体统一经营为农民利益保驾护航
  夏刘寨村位于宿州市北部,四面环山,农地细碎化严重,村里虽有5000多亩土地但人均土地面积只有2.2亩左右,发展基础比较薄弱。二十年前,村人均收入不足千元,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而通过“集体统一经营土地”的模式,使这种情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该模式下,村集体成为农地的转入方,土地由村集体统一经营。村集体通过农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带动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1999年,王化东当选新一任村书记,抱着“干就要干好,做出一番事业”的决心,带领夏刘寨村村民通过“返租倒包”在全村范围内推进农地流转,走上了集体统一经营、带动农民增产增收的道路。
  2004年,村集体成立了宿州市化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统一经营流转的土地。集体统一经营提高了农业基础设施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了经营成本。王化东告诉记者,在这种模式下,所有权、经营权都归村集体,村民获得租金和分红。目前村集体已经流转土地2000多亩,土地流转价格800-1000元/亩。这一模式使得夏刘寨村迅速完成了集体经济的原始积累,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村民收入稳定增长。
  今年宿州受水灾严重,把土地流转给公司的农户避免了损失。在化东公司打工的电工李伟就是其中之一。李伟早在1999年就流转了7亩土地。每年除了拿租金外,还在公司做电工,每年有3000元工资。李伟告诉记者,1999年之前他靠种地每亩只有几百元的收入,而且非常累。“那时候农民过得真的很辛苦,现在不一样了。等土地流转合同到期后,只要王总愿意,我还在这儿继续干下去!”李伟说。
  “省事儿了!”这是村民王洪臣最直接的感受。老王今年63岁,过去基本上自己种地,每年收益很低,无法有效应对市场、自然等风险。流转给王化东12亩土地后,每年不仅按时拿到万元租金,而且老王自己也在公司打工,每月有两千多元工资。农闲时,老王也会在周边打打零工。这样下来,老王的年收入实现了翻番,幸福指数也大幅提升。不用背井离乡,在家门口就可以增收,这种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农户认识到了土地流转的好处。
  王化东坦言,公司现在发展面临一些困难,目前农业保险公司执行落实不到位,希望可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建立多层次保险体系等。
  付湖、沈圩、夏刘寨三个村子通过不同形式的土地流转,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下一步,如何实现集体经济经营增值还需相关部门予以重视,如何加大力度扶持流转大户,鼓励他们进行适度规模经营,以实现乡村集体经济的永续发展,也值得进一步关注。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农旅网首页 | 追溯体系 | 联系我们 | 农旅网简介 | 公司新闻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13-2014 农旅网 www.0898nl.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海南富汇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协办:海南省工业与信息化厅
琼ICP备2021006702号 琼公网安备46010602001947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130021 联系电话:0898-65928822 邮箱登录 

农旅网官方微信

了解海南农业

手机购买水果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1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