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三亚市育才镇马亮村委会一棵百年榕树下,80多名黎族学员在这里向黎锦传承人学习织锦。此次,将黎锦技艺培训班开设到乡镇在三亚尚属首次。
培训班以前都在市区办学,但是效果不够理想,很多黎村的农民,因为交通不便,都不愿意来。”今年7月31日开始,由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群总艺术馆主办的“三亚市2013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培训班”在育才镇举行,共吸引了来自该镇各村委会的80多名黎族学员,年龄最大的50多岁,最小的只有9岁。
此次培训班邀请了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和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进行现场授课,内容包括黎锦技艺的历史、发展历程、保护工作规划和现状,以及纺纱、单面织锦、双面织锦等操作。
黎族织锦是集纺、染、织、绣四大工艺于一体,在黎族妇女中世代相传,由于缺乏语言和文字,黎锦技艺的传承都靠长者言传身教给年轻一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黎族年轻人走出村寨前往城市,加上黎锦工序繁杂,学习织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今后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开设培训班,让更多的黎族人,学习黎锦。
培训班以前都在市区办学,但是效果不够理想,很多黎村的农民,因为交通不便,都不愿意来。”今年7月31日开始,由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群总艺术馆主办的“三亚市2013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培训班”在育才镇举行,共吸引了来自该镇各村委会的80多名黎族学员,年龄最大的50多岁,最小的只有9岁。
此次培训班邀请了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和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进行现场授课,内容包括黎锦技艺的历史、发展历程、保护工作规划和现状,以及纺纱、单面织锦、双面织锦等操作。
黎族织锦是集纺、染、织、绣四大工艺于一体,在黎族妇女中世代相传,由于缺乏语言和文字,黎锦技艺的传承都靠长者言传身教给年轻一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黎族年轻人走出村寨前往城市,加上黎锦工序繁杂,学习织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今后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开设培训班,让更多的黎族人,学习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