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家商务部召开了例行新闻发布会,对我国今年以来的国内市场运行情况、批发零售业发展情况、对外贸易情况、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情况、服务外包情况等进行了通报。在回答记者关于农产品的“卖难”现象,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商务部将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大工作力度、争取更加及时、有效的解决“卖难”问题,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
据商务部“卖难”舆情监测系统监测,今年1-6月份各地报告农产品“卖难”事件有21起,涉及农产品大概有225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了将近30%,其中大范围的“卖难”基本没有发生。
沈丹阳强调,这种情况是跟商务部和有关部门共同采取的一系列解决农产品“卖难”的措施和所建立的长效机制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商务部协调相关部门出台政策,通过支持南菜北运、西果东送、农产品流通综合试点,引导地方和社会资本投入到流通基础设施,明确农产品流通设施公益性质,打造农产品跨区域流通链条等等这些措施起的作用。
另外,商务部制定了分级响应、分品种应对的“卖难”工作机制,规范程序和措施,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城乡市场监测系统,新农村商网等平台为农民和经营者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引导农民合理种植。这是另外一个方面,在信息服务方面我们作了大量的工作。在各地方政府积极配合下,这些措施应该说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农产品生产现在某种程度上说,还是要靠天吃饭。另外还有地域性生产和全国的消费,季节性生产和全年的消费的特点,决定了农产品价格波动仍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据商务部“卖难”舆情监测系统监测,今年1-6月份各地报告农产品“卖难”事件有21起,涉及农产品大概有225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了将近30%,其中大范围的“卖难”基本没有发生。
沈丹阳强调,这种情况是跟商务部和有关部门共同采取的一系列解决农产品“卖难”的措施和所建立的长效机制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商务部协调相关部门出台政策,通过支持南菜北运、西果东送、农产品流通综合试点,引导地方和社会资本投入到流通基础设施,明确农产品流通设施公益性质,打造农产品跨区域流通链条等等这些措施起的作用。
另外,商务部制定了分级响应、分品种应对的“卖难”工作机制,规范程序和措施,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城乡市场监测系统,新农村商网等平台为农民和经营者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引导农民合理种植。这是另外一个方面,在信息服务方面我们作了大量的工作。在各地方政府积极配合下,这些措施应该说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农产品生产现在某种程度上说,还是要靠天吃饭。另外还有地域性生产和全国的消费,季节性生产和全年的消费的特点,决定了农产品价格波动仍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