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海南连日来遭暴雨侵袭,三亚海鲜市场价格也随即上涨,活海鲜、贝类、冻鱼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据了解,从5月16日12时起,中国南海大部分海域进入一年一度的休渔期,休渔期将于8月1日结束。今年休渔期间,三亚海鲜产品供应、价格是否会受到影响?昨天上午,记者先后走访了市第一、第二、第三农贸市场。
休渔期海鲜市场供应充足
在各大市场,记者了解到,虽然时值南海伏季休渔期,但市场上鱼货供应充足,且价格与休渔前相差不是很大。据悉,休渔期间,由于商家提前备足货源,加上网箱养殖鱼种进入出箱高峰期,水产品市场货源充足。
“这些年来,休渔期间三亚从来没闹过鱼荒。”三亚湾一家海鲜店负责人表示,南海伏季休渔制度已运行多年,但休渔期间海鲜品供应基本不受影响。据了解,休渔期三亚有700多艘张网作业的渔船全部卸网归港停捕,但为保证海产品供应,根据我国伏季休渔制度规定,本市允许部分从事单层刺网和钓业的渔船出海作业。
部分海鲜价格因雨季上涨
在第一市场,一位贝类摊主介绍说,贝类货源主要来自本地,由于休渔期后出海渔船减少,贝类的价格有小幅度上涨。“最近由于天气不太好,渔民出海少,一些贝类价格涨得比较高,像象牙跋,以前是30元一斤,今天卖到50元一斤,而大参子几乎是每天都在涨,以前20元能买到一斤,现在涨到45元一斤。”
“一般而言,贝类海鲜货源基本可满足供应,价格会随着货物多少而定,如货源充足价格就便宜,如货源不足价格就贵。”第二市场一位姓肖的摊主介绍,在市场里面最冷清的要属“冻鱼”了,这些鱼来自冷冻库,加上冰块、人力管理的费用,自然比以前的要贵点。但是只有1-5元的涨幅,基本上“冻鱼”还是依靠本地市场,涨幅不明显。
在各大市场,记者也看到一位摊主旁边有不少本地养殖海鲜供应商。一位送货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在乐东县做海鲜养殖的,如果市区的价格太高,或者货源不足,海鲜摊主就会让我们送货过来。据了解,三亚周边的万宁、陵水等市县也有海鲜养殖,保证了海鲜的货源。
各大市场海鲜产品走俏
7月29日上午,记者在一市场看到,各海鲜摊主忙得不亦乐乎,不时有顾客前来询价、选购。有的铺门面只有1米多,摆放海鲜池后仅容一人进出,海鲜池有3层9个小水池,装满了欢蹦乱跳的对虾。
“我们现在一天要进两次货,早上货源满仓,到中午就差不多卖完了。”第三市场一位摊主指着海鲜池对记者说,这是刚运来的,晚上就能卖完。在贝类区,大大小小的盆子摆满摊位,各色各样的贝类螺类让人眼花缭乱,螺类种类繁多,有带子螺、海螺、白螺、鸡腿螺、花螺、沙包螺等近10个螺类品种。摊主朱老板介绍说:“你别看这一盆一盆的,不到晚上就都卖完了,还不够卖呢。”
在第一市场,记者看到一摞摞垒起来的泡沫箱。拆开来一箱箱都是大象跋、澳龙等活海鲜,其中澳龙是最受欢迎的品种,作为龙虾的一种,它们个个体大肥美。最小的有1斤多,按重量定价,价格130/只到200/只。正在拆封货物的摊主告诉记者,澳龙本地没有,一般都是在广州拿货,有时在广西,最近南方暴雨交通不便,所以货物少,但是一直都没有断过货。除澳龙外,本地虾蟹类销售也比较好,像富贵虾、大对虾、鸡尾虾、兰花蟹、膏蟹等供不应求。
昨天下午,记者先后走访三亚湾、大东海和市内的海鲜排档时,发现各排档依然是车水马龙,生意一派红火。
休渔期后价格或将下降
据省海洋渔业部门统计,今年本省休渔渔船为9007艘,涉及渔民34780人。
在第一、第二市场,海鲜摊主们告诉记者,休渔期间,三亚的海鲜价格虽有一定涨幅,但随着休渔期的结束,全省各大渔船将有大量鱼产品供应,多数鱼产品价格与6、7月份相比,价格将有所回落。
“按照以往的经验,预计每年8月中旬各类海鲜产品价格将会出现明显下跌。”业内人士表示,休渔期结束后海鲜货源供应将更为充足,市场销量预计将增加3-4成。而稍后的国庆、中秋假期是海鲜的消费旺季,节前海鲜价格通常会有所见涨,喜欢吃海鲜的游客和市民们可不要错过本月中旬的好时机。
昨天下午,市物价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陈金波称,按常规,随着休渔期的即将结束,本地及外调海鲜的上市量会逐渐增加,价格随之将会有所下降。
休渔期海鲜市场供应充足
在各大市场,记者了解到,虽然时值南海伏季休渔期,但市场上鱼货供应充足,且价格与休渔前相差不是很大。据悉,休渔期间,由于商家提前备足货源,加上网箱养殖鱼种进入出箱高峰期,水产品市场货源充足。
“这些年来,休渔期间三亚从来没闹过鱼荒。”三亚湾一家海鲜店负责人表示,南海伏季休渔制度已运行多年,但休渔期间海鲜品供应基本不受影响。据了解,休渔期三亚有700多艘张网作业的渔船全部卸网归港停捕,但为保证海产品供应,根据我国伏季休渔制度规定,本市允许部分从事单层刺网和钓业的渔船出海作业。
部分海鲜价格因雨季上涨
在第一市场,一位贝类摊主介绍说,贝类货源主要来自本地,由于休渔期后出海渔船减少,贝类的价格有小幅度上涨。“最近由于天气不太好,渔民出海少,一些贝类价格涨得比较高,像象牙跋,以前是30元一斤,今天卖到50元一斤,而大参子几乎是每天都在涨,以前20元能买到一斤,现在涨到45元一斤。”
“一般而言,贝类海鲜货源基本可满足供应,价格会随着货物多少而定,如货源充足价格就便宜,如货源不足价格就贵。”第二市场一位姓肖的摊主介绍,在市场里面最冷清的要属“冻鱼”了,这些鱼来自冷冻库,加上冰块、人力管理的费用,自然比以前的要贵点。但是只有1-5元的涨幅,基本上“冻鱼”还是依靠本地市场,涨幅不明显。
在各大市场,记者也看到一位摊主旁边有不少本地养殖海鲜供应商。一位送货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在乐东县做海鲜养殖的,如果市区的价格太高,或者货源不足,海鲜摊主就会让我们送货过来。据了解,三亚周边的万宁、陵水等市县也有海鲜养殖,保证了海鲜的货源。
各大市场海鲜产品走俏
7月29日上午,记者在一市场看到,各海鲜摊主忙得不亦乐乎,不时有顾客前来询价、选购。有的铺门面只有1米多,摆放海鲜池后仅容一人进出,海鲜池有3层9个小水池,装满了欢蹦乱跳的对虾。
“我们现在一天要进两次货,早上货源满仓,到中午就差不多卖完了。”第三市场一位摊主指着海鲜池对记者说,这是刚运来的,晚上就能卖完。在贝类区,大大小小的盆子摆满摊位,各色各样的贝类螺类让人眼花缭乱,螺类种类繁多,有带子螺、海螺、白螺、鸡腿螺、花螺、沙包螺等近10个螺类品种。摊主朱老板介绍说:“你别看这一盆一盆的,不到晚上就都卖完了,还不够卖呢。”
在第一市场,记者看到一摞摞垒起来的泡沫箱。拆开来一箱箱都是大象跋、澳龙等活海鲜,其中澳龙是最受欢迎的品种,作为龙虾的一种,它们个个体大肥美。最小的有1斤多,按重量定价,价格130/只到200/只。正在拆封货物的摊主告诉记者,澳龙本地没有,一般都是在广州拿货,有时在广西,最近南方暴雨交通不便,所以货物少,但是一直都没有断过货。除澳龙外,本地虾蟹类销售也比较好,像富贵虾、大对虾、鸡尾虾、兰花蟹、膏蟹等供不应求。
昨天下午,记者先后走访三亚湾、大东海和市内的海鲜排档时,发现各排档依然是车水马龙,生意一派红火。
休渔期后价格或将下降
据省海洋渔业部门统计,今年本省休渔渔船为9007艘,涉及渔民34780人。
在第一、第二市场,海鲜摊主们告诉记者,休渔期间,三亚的海鲜价格虽有一定涨幅,但随着休渔期的结束,全省各大渔船将有大量鱼产品供应,多数鱼产品价格与6、7月份相比,价格将有所回落。
“按照以往的经验,预计每年8月中旬各类海鲜产品价格将会出现明显下跌。”业内人士表示,休渔期结束后海鲜货源供应将更为充足,市场销量预计将增加3-4成。而稍后的国庆、中秋假期是海鲜的消费旺季,节前海鲜价格通常会有所见涨,喜欢吃海鲜的游客和市民们可不要错过本月中旬的好时机。
昨天下午,市物价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陈金波称,按常规,随着休渔期的即将结束,本地及外调海鲜的上市量会逐渐增加,价格随之将会有所下降。